明月山仰山禅林古迹

日期:2021-11-12 15:49:06  来源: 明月山旅游网  属于:禅宗文化

 座落在袁州区南隅之大仰山。这里群峰竞起,青山聚秀。唐禅宗之沩仰宗发祥于此。境内花岗石建造的唐至清代禅师墓塔,遗存迄今尚有一百余座,分布在集云峰、塔窝里、塔背冲、虎形里、网形里、人形里、猪形里、上庵、木坪、太平山、龙布头、古庙、蟠龙、丹溪等处密林翠嶂中。1987年12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寂禅师塔

  在集云峰前。高僧慧寂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迁宜春仰山,别开一派,禅风大兴。与其师沩山灵祐世称“沩仰宗”。僖宗中和三年(883)在东平说偈,抱膝而终。法嗣光涌迁灵骨归仰山建舍利塔。敕谥“智通禅师妙光之塔”。元皇庆元年(1312)加赠“慧慈灵感昭应大通正觉禅师”。塔体高大,在1973年改土造田时拆除,仅留其六角形金刚宝座于冲积土之下1米许,地宫尚存。

  为中兴仰山禅宗文化,于2004年8月始,进行了仰山慧寂禅师舍利塔及塔院的重建工程。舍利塔采用与原石相似的芝麻白花岗石修葺,平面呈六角形,在台基上施金刚宝座,竹节式角柱间圭角,上下枭与枋雕刻变体莲瓣纹。塔身内空,外部砌高柱础与角柱、地栿、封板、额枋,其上叠涩二层素平檐枋承托双层六角形腰檐,攒尖顶盖如伞状,腰檐之间以覆莲纹扁鼓形盘相隔,形成三层密檐式。刹较高,由仰莲纹钵式座、受花、相轮、宝珠和莲雷形宝顶组成。通高4.80米。恢复了原貌,并加固了地宫的保护。塔面碑文,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书丹:“仰山慧寂大通禅师舍利之塔  一诚”,钤阳文篆书“一诚”法号名章。

  拜亭原为木质,早年已毁。现改白花岗石造,平面呈六角形,地表以下块石与混钢筑厚1.60米的基坐,亭内地面原石原样铺作。六棱通柱,双层莲瓣纹础,柱间五面砌封石板,正面设门,浮雕缠枝宝相花角替,踏步三级,内外相通。上部为额枋、普柏枋、斗栱、檐枋,额梁浮雕莲瓣图案。亭盖六坡攒尖挑檐,雕琢华头筒瓦,角饰圆雕夔龙首,刹以莲瓣纹覆盆座上冠宝顶。亭内顶部,为三层平斜梁盘旋承载六面形藻井,中悬变体莲雷垂柱。该亭通高11.80米,对角6米,每面阔3米。属当今最大的石亭,颇具肃穆宏伟,发人神往。

  塔院占地4000平方米,台地分三层,上层慧寂禅师塔居中,拜亭前为大青石香案,左右大青石高座宫式灯。石筑罗围高大,正中竖慧寂行状碑,两旁为功德与重建碑记。台地弧出,砌花岗石钩栏,栏板雕刻吉祥海云相与荷露清香图案。左右踏跺上下;中层两厢为斋堂,中间广场立大青石雕鼎式大香炉;下层中道建踏步桥,袤31米,广8米,分四层64级,在每层之间设中级板,以作间歇。两侧钩栏沿桥而上,伸展至二层台沿转摺斋堂后墙收砌。桥端左侧为寮房,前设院门,周砌围墙。

  塔院座在修篁茂林之中,与青山碧水,蓝天彩云融合,呈现宏丽静穆意状,入其境令人怀远而思禅。

妙觉和尚塔

  在书堂山南麓塔背冲。由墓塔与拜亭组合,制作较为精工。已坍毁年久,月梁、刹座、亭柱、塔座等构件散落在山麓中。拜亭宝顶方座,四角浮雕龙首。塔座平面为六角形,均浮雕莲瓣纹。月梁凹底弧肩,两端底部突出平斗。梁底纵泐楷书铭文:“大宋宣和三年岁次辛丑八月癸已望十五日谨将先师妙觉和尚衣钵钱建造石塔并拜亭各一座勾当师绍璋崇璨山门监院仁诰谨识”。

佚名塔

  在塔窝里,背倚集云峰。六角形须弥座,上下枋雕饰莲瓣纹,束腰素面。塔身圆柱状,正面为壶门,周身环饰乳钉四列,由下而上分别为13、11、12、13枚,计49枚。上部残存六瓣变体仰莲式盖,刹已遗失。残高1.46米。拜亭为花岗石四方形,素面须弥座基台,四角立柱及柱础为六棱形,三面均用条石砌封,南面开门,上施额栏。檐梁上座斗承托八条架梁向外辐射。正中雕饰莲瓣瓜柱。月梁平底弧肩,两端施平头迭于檐梁之上。攒尖顶,每面石板榫卯相扣,四脊端饰圆雕龙首。顶部高方座再施仰莲纹受花、扁鼓形宝珠。通高4.14米。月梁下纵刻铭文:“绍(兴)十二年岁次壬戌八月右讳二十四……”等字,北面额枋还有“南康石匠吴”刻记。该拜亭在1987年进行局部维修。

闲云定禅师塔

  在网形里。塔呈六角三层重檐亭阁式。两层基台,塔身施六棱柱与同形础,每面砌石板、地栿、额枋,檐梁饰莲瓣纹。每层腰檐之间砌0.43与0.44米的素面石板。顶盖为六坡伞状,其上冠露盘,宝珠刹。通高2.88米。塔前立圆首方趺石碑一通,刊刻:“中兴仰山第二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五世上闲下云定禅师之塔位”,左为“皇清康熙庚午岁次仲夏月吉旦”,右为“两序、披剃徒、徒孙、曾孙”等23名僧侣的法号与辈分文字。

志朗和尚塔

  在网形里。塔作六角形。金刚座每面浮雕瑞兽和莲瓣纹,塔身正面设假壶门于仰莲纹上,门额书刻“极乐国”。背面及左右封板分别雕刻犀牛望月、奔月等图案。宝盖六角高脊,冠以六角形覆钵、露盘和凸字形顶。通高1.58米。仰山兴国堂上志朗大和尚示寂后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塔立铭,碑文为传临济三十八世前往南泉山慈化寺退隐小吉山同门前院堂望达拳所撰,记述了志朗的生平以及临济宗在仰山传嗣情况,是一方颇具史料价值的碑刻。

文山圆修和尚塔

  在虎形里。单层亭阁式。正方形须弥座,束腰四面浮雕狮、鹿等瑞兽图案。塔身六面均以石板砌封,正面雕四柱三楼式门楼,额枋分别刻“悟去来”、“五眼”、“六通”文字,明间竖泐楷书“文山大师寿塔”,两次间楹联“菩提原不老;松柏更长青。”背向泐“皇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夏月吉旦,传曹洞正宗三十六世上文下山讳圆修老和尚寿塔”及“徒子、徒孙、曾孙”等。侧向刊七律“不生不灭法王身,一到空门气味亲;老衲有躯成佛骨,浮名不及净修人。”六角形宝盖脊梁上昂,刹砌六角形覆钵及双重相轮和凸字形宝顶。通高1.83米。

常元和尚塔

  在人形里。基台为六角形四层,台明素平,第三、四层浮雕仰覆莲。塔身形同石鼓,刹柱琢露盘、相轮、宝瓶。通高1.60米。塔周垒石罗围,通道口两侧施望柱,前为祭坪、钩栏,梯形地面以石铺砌。残存碑刻下半段铭文:“……和尚讳常元之塔”,左为“……吉日立石”,右下方为“嗣徒”、“徒孙”等。

钟形塔

  在网形里。形同一座立钟,由基至顶仅用五块大小不同的花岗石雕琢砌成。基座下方上圆,塔身由两块半径石材合并,盖下圆上方,隆脊四出,冠露盘、覆钵与宝瓶刹。通高1.23米。造型别异而又美观。

仰山禅师墓塔表          (部分)

名  称 年  代 座落地点 说  明

契兴禅师塔 清乾隆十一年 猪形里 集云祖师,讳伴山

在习禅师塔 清乾隆二十五年 猪形里 

乡逵孝贤师墓 清乾隆三十三年 丹溪西北 集云分派

逵贤和尚塔 清乾隆三十七年 网形里 传临正宗三十八世,讳一应。

松岩禅师塔 清乾隆四十一年重修 猪形里 西林寺,讳彻碧。

逵隆禅师塔 清乾隆五十五年 网形里 传临正宗三十八世,讳自应。

禅师塔 清乾隆 木平山 两座

金禄禅师塔 清嘉庆二十四年 网形里 太平兴国寺僧,讳自增。

自廊禅师塔 清嘉庆二十五年 网形里 太平兴国寺僧

宜鉴法和尚塔 清道光九年 木平山东北 

曾同塔  太平山 

大通宝塔石刻

1989年9月上旬,文物工作者对仰山墓塔复查时发现。花岗石质,长0.61、宽0.31、厚0.15米。直行镌刻楷书“仰山小释迦慧寂大通宝塔”文字。书体风格古拙,刻工亦佳。现藏于宜春市博物馆。

银查

在大仰山原太平兴国寺院门前,寺废树存,两株对称排列,一株高30米左右;另一株经雷火烧后又复生。两树虽历千年,却仍干壮枝繁,绿叶婆婆,每年结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