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众到寺院过堂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

日期:2021-11-12 15:42:20  来源: 明月山旅游网  属于:禅宗文化

        汉地丛林寺院,最普遍的两大共修活动就是上殿和过堂。过堂,也就是到斋堂吃早饭、午饭。吃晚饭不能叫过堂,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做药石,因为晚饭按佛制来讲是不允许的,因此吃晚饭不属过堂。

  对于出家众来讲,过堂是丛林生活中的一个必须而且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斋堂也是僧众修行的场所之一。

   到寺院游玩的游客或者一些在家居士们,来到寺院之后有时需要跟随僧众一起过堂,但由于出家人的生活与在家人的生活在习惯和规则方面存在很多差异,造成在家众们过堂时有时会不知所措或者是产生扰乱大众的行为,衲就两个较为关键的事项略作说明。

一、过堂时禁止说话。
   吃饭时爱说话,这是在家众们过堂时最容易犯的问题。没有之一。这也从中体现了出家众生活习惯和在家众生活习惯的典型差别。
   对于在家众来讲,吃饭时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绝佳时期。吃饭的时候,对上司的不满、生活琐事、各种八卦和新闻、家长里短、婆媳纠纷等等等等,总之一切可以拿来说的事情都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加以利用,而商界中更是有很多生意是在饭桌上解决的。

   但是到了寺院里面,则完全相反。整个过堂过程中除了念诵供养偈和结斋回向偈之外,一概不允许说话。斋堂里面只允许有“两句半”,方丈和尚可以说,算一句,僧值负责维持斋堂的秩序可以说,算一句,行堂人员可以小声交流意见但不能被第三者听到,因此算半句。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所以,对于出家人来讲,过堂之时不单不能讲话,即便是心智散乱妄想纷飞都是违背佛陀教导。整个过程中应当专心用餐,保持正念。虽然在家众没有此要求,但由于是跟随僧众一起过堂,自然应当遵守寺内规矩,如果随意说话甚至是大声喧哗以及小儿哭闹,便会破坏斋堂内的安静环境,更重要是由此会扰乱僧众的用心修行,使得他人不能专心甚至是嗔心大动,极易招致罪报。

   所谓“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扰乱修行之人的心念,护法龙天也会不高兴。原本是想到寺院求福,却因世俗间的不良习惯而反招罪过,岂非得不偿失?此类行为大部分都属不懂寺内规矩,虽属无心之过,但却存扰乱之实。例如世间法律中犯过失杀人之罪者,虽无故意杀人之心,却有对方命丧之事实,所以同样要

法律责任,只不过判刑比故意杀人要轻而已。因此,到寺院过堂用餐者,务必注意此项。至于还有一部人经过劝告尚且不听,依然我行我素的在斋堂之中喧哗、接打电话的,则更属刻意扰乱僧团秩序。所以,有些寺院会再建另外的斋堂或者素食馆之类,专门供在家众使用,以便僧俗二众分开过堂,以免出现扰乱僧团的情况发生。

二、不要剩饭。
   按佛制,僧团原应以乞食为生。佛法传到我国之后,由于气候、生活环境等原因以及我国百姓对乞食的固有偏见,因此改为寺院中由大寮做饭并行堂的方式。佛门之中注重因果,寺院中僧众所需的一切开销,皆由十方供养而得。所以出家人都应节俭,不能浪费。

   出家人舍亲离家,专事修行,不从事生产获取财物,故此需依靠十方供养来维持基本生活。意即十方众生捐献的财物是专门给出家人用的,是为了帮助出家人不必担心衣食而一心修行。因此,原本这份财物,在家人是不能够受用的。只不过,汉地大乘佛教为了能够广度众生,也为了避免某些人因说出家人太过吝啬连一顿饭都不肯让人吃而招致口业,或者为了给在寺院内长期发心护持的居士提供方便,不得已之下也只能开缘允许在家众在寺院内过堂用餐。所以,大多数居士懂得这个道理,在寺院吃过饭后至少会按照这些饭的成本价以上偿还给常住,避免以在家众之身享用十方供养而折福。至于寺院内的发心居士,则大多以劳动做事的方式来偿还。所以,在家众在寺院白吃白喝尚且折福,更何况浪费粮食饭菜呢?折福更甚。


   常言道“众口难调”,出家众的日常饭菜大多数来讲比较清淡(不排除有的寺院存在特殊情况),所以在家众在寺院中第一次行堂时饭菜最好少要一些,如果感觉吃的惯,在第二次行堂或者第三次时根据自己饭量再多要一些不妨,切勿第一次就要的太多,一旦发现不合口味,造成吃也不是、扔也不是的尴尬局面。

   以上两项是最常见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至于其它要求,例如不能趴在桌上吃饭、不能吧唧吸溜作声等事项亦应当注意,只不过相对于以上两条来讲,重要性稍差而已。

   有人或许有疑问,为何去寺院时未见有人进行讲解或者劝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可能:
1、寺院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所以无暇管理。
2、由于以往到寺院的在家众骄慢成性,不听劝告,所以后来便只好索性不管,任其妄为造业受报。
3、因利益故。有的寺院贪图在家众多多捐钱,所以处处迎合讨好在家众,生怕惹在家众不满意而影响利益收入,故此决口不提,只要肯掏钱就好。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在家众到寺院未必能知道这些应当注意的问题,无人告知,由此而造业招罪尚不自知。

   恭敬谦逊,在三宝门前就很容易培福;骄慢恣意,在三宝门前则反而容易招报。所以希望在家众到寺院之时,恭敬诚挚低调,多留心学习,服从寺院常住的安排,才能福慧俱增,得到亲近三宝的益处。


分享到: